《老牛旅加生活系列》之在加拿大看病

《老牛旅加生活系列》之在加拿大看病

看得起医生吃得起药,公费医疗与私人保险双管齐下

  老牛年轻时在国内闯荡过多个城市,大小搬家十多次,已习惯以独行侠自称。上天对老牛似乎特别偏爱,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让老牛再次享受到了女儿的福气。女儿十多年前远渡重洋,安家在枫叶之国-加拿大。老牛这几年从上海到温哥华,从卑诗省到安省,最后又跟随女儿到了大西洋之滨哈利法克斯。这一来一往的,老牛倒长了不少本事。且不说在冬天最寒冷的日子里,老牛斗胆在零下近30℃的室外抽上一把从家乡带来的软中华;就连本地加拿大人常去的跳蚤市场,老牛也经常光顾并学会了如何与摊主砍价。 

  不过,说起对加拿大的印象,第一件在老牛脑海中浮现的是在加拿大看病。还是在国内的时候,老牛就特别关心加国的医疗体系,生怕女儿在那里吃了亏。后来,女儿苦口婆心地向老牛夫妇解释,又是QQ又是视频的,老牛才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原来加拿大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医疗保险计划。加国居民普遍享有公费医疗的福利,这是一项由政府管理的医疗保险计划。各省情况大同小异,有的省(例如:卑诗省,亚省和安省)要求申请人支付一笔为数不多的保险费后才能享受这种待遇;有些省(例如:新斯科舍省和爱德华王子岛)则不需要。老牛在温哥华的时候,就了解到所有新移民在登陆后,就应马上到卫生部下属的部门(MSP)登记注册一张健康卡,在该省的MSP(Medical Service Plan)是需要付费的。老牛记得女儿一家四口每月需付将近$200加元。但是,该省也可根据家庭人口和收入状况作出调整,乃至完全免交,可见当地的医保政策是非常人性化的。有了医疗卡后,还不能马上看病,不同的省份有各自的规定,一般有三个月的等候期。对新来的移民家庭,当局会建议去购买一种保险公司提供的“临时访客保险”,以应付期间出现的突发医疗状况。在加拿大,从一个省搬迁到另一个省工作和生活的状况非常普遍。因此,医疗体系中也有相应的措施。当你搬迁到新的省份时,原来的医疗卡会继续生效三个月,就诊费也可由原省份的公费医疗支付。

  加拿大的公费医疗,只覆盖基本的医疗服务,其中包括看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和住院治疗。但是,也有一些医疗项目是不包含在公费医疗中的。例如:牙医、处方药费、家庭护理、救护车费用等等。老牛到了加拿大后才明白,虽然拥有公费医疗,在加拿大看病是不花钱的,也可随时看医生,但是,看完医生后的处方药费,则需要自己掏腰包,这件事让老牛很是不爽了好几天。老牛的朋友老李在安省得了肝炎,住院治疗期间,老李直夸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如何如何好,住院不要钱,医生护士照顾的如何如何贴心。哪知道,两周后老李出院了,之后的药费全部自理,老李顿时就傻了眼。女儿告诉老牛,加拿大6成左右的当地人除拥有公费医疗外,还会拥有私人的保险计划或者团组福利医疗计划,以弥补公费医疗计划的不足。所谓团组计划,是针对有全职工作人士的,老板为了留住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员工福利。所谓私人计划是由居民自行到保险公司购买的医疗计划。税务局会针对中小型企业主和自雇人士,给予这种保险成本抵税的优惠。有了这种保险计划,拿处方药时只需交小部分费用,大部分甚至全部则由保险公司直接与药房结算;所有选择牙科和眼科医疗项目保险的病人,凭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卡就可看医生了。加拿大的牙科和眼科医生都与保险公司有合同关系,医生直接与保险公司结算,病人不需要为这些事情操心。老牛在加拿大的许多朋友习惯在中医处就诊,或偶尔来个推拿针灸治疗什么的。老牛可以凭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你,只要这个中医师是持牌的,那你就可先自行付账,保险公司会凭就诊单据给您报销。

  加拿大实行的是家庭医生制度,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有了病就先去看这个医生。如果病重,或需要检查,家庭医生就开转诊单,让病人去看专科医生或者去医院就诊。曾经有一年冬天,发生了件让老牛很是恼火的事情。老牛帮女儿铲雪,不小心着了凉,发烧闹肚子,预约家庭医生,可医生说三天后才能排出时间见老牛,简直是不可思议!女儿于是陪老牛去看Walk in,看得出那里的医生都是从各个医院下班后过来的,由于医生对病人不了解,因此也不允许随便开药。令老牛费解的是,那个医生竟然说,不用开药了,多喝些水多休息就会好的。老牛想,如果这要是在中国,早就被打上两瓶吊针了!多年的加国生活,令老牛成了半个医生。老牛平时经常看些医疗杂志,翻翻从国内带来的《家庭医生手册》 。有什么头疼发热不舒服,老牛就直接去药房问坐班的药剂师,买个什么感冒药,止疼片。反正这些药也不贵,也不能算处方药报销。几年的活学活用,老牛成了“牛半仙”了。

  2006年,老牛在哈利法克斯,不幸进了一次急症室。那天碰巧是周六下午,老牛好心想帮女儿切肉做菜,哪知不小心切到了手指,顿时鲜血直流。老牛本想用创可贴简单处理一下就算了,可女儿硬说要马上去急症室包扎处理,以免伤口感染。这下可好,老牛在Sackville的急症中心等了足足三个小时,手上的鲜血还不停的往外淌。女儿忍不住向负责登记的护士要求赶紧止血,哪想那个姑娘态度很好地用纱布往老牛手上一包说,先这样止一下血。这么一包还真管点用,老牛见手指不再流血,便安心的睡了过去。三个小时候后,护士才过来喊老牛的名字,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老牛的手指被缝了6针后才得以回家。回到家,已近午夜,老牛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救死不扶伤”。

  女儿告诉老牛,加拿大目前有近30,000个家庭医生和28,000个专科医生。全国有近1300家医院,约每2000人拥有7张病床;每位家庭医生平均要照顾1000个病人。在加拿大,平均每人每年在公费医疗上约花费$3300,约占GDP的9.5%。同比,美国是14%。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依靠公费医疗为主,私人保险和团组保险福利计划为辅,基本上保证了每个人都可以看得起医生,吃得起药,绝对不会出现无钱看不起医生的情况,这令邻邦美国人羡慕不已。但是,要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随着世界经济回落,失业率的持续增长,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等因素的影响,给这个医疗体系带来了难以挣脱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表现在:联邦政府与各省政府对医疗体制的控制权,私人诊所的地位及其引发的社会公平性,以及由于医生和护士短缺而带来的就诊难的矛盾。

  老牛的一个家庭医生朋友,也是十多年前从东南亚国家移民来到加拿大。他不无感慨地说,在大西洋地区,如果患上严重的慢性疾病,由于医生和病房的短缺,患者平均等候医疗就诊的时间约为12-16个月!老牛听后甚是着急,这么长的等候期对患者来说可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医生告诉老牛,一般加拿大人有两种做法:一是经常(每年)去家庭医生处检查,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二是买一种专门防治重大疾病的保险计划,因为拥有这种保单的人可不受加国公费医疗体制的限制,随时到其他国家或私人诊所接受检查或治疗。

在加拿大看病,即使是本国居民也不是全部免费的。 在加拿大,对受伤十分严重的患者或者一些紧急状况,出动救护车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老牛经常看到,当街道上发生交通事故时,通常是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在几分钟内同时到达事故现场。老牛有一个西人朋友在哈利法克斯急救中心工作,他告诉老牛说如果你是新斯科舍省的居民并持有有效的医疗卡,呼叫了救护车后将会收到一张大约一百零五加元的救护车服务账单;从别的省来的居民,收费大约是六百加元;但是如果你不是加拿大居民,那你出动一辆救护车的成本将是九百加元!加拿大对急救的定义是很普遍的,如果你或者家里任何人忽然患急症(如心脏病),急剧严重的疼痛和意外,或者是失去意识和呼吸困难,就可拨打“911”电话求救。

       凡持有医疗卡的加拿大居民,患病住院期间,是无需付费的,因为这都包含在各省的基本医疗保障计划中了。这个计划通常还包括诊断费,化验费,检查费以及手术费。在住院期间,病人的药费甚至伙食费(对重症患者的护理人员费)均在保障计划范围内。这些对居民的福利支出的来源,基本上依靠国家税收,这也是加拿大人缴纳较高税率的原因之一。对加拿大的本地居民,如怀疑患有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确诊和手术的等候期普遍超過12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你的家庭医生会安排你见专科医生、会诊专家,或等候病房等等。如果你没有购买额外的保险计划,就不能选择单人或双人病房,只能听候医院的安排。因此,很多加拿大本地主流居民,都会额外购买一种重大疾病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计划,以弥补由于政府医疗保障计划的不足而引发的看病吃药问题。

        加拿大的私人保险计划有点像中国的公费医疗。它又分为单位(公司)的团组福利计划和个人(家庭)医疗保障计划两类。有公职或全职工作的本地居民,可参与公司统一设立的团组计划。这种计划的好处很多,令老牛在国内的朋友们羡慕不已。因为单位老板会支付其中一半的保费,自己只需支付另一半,并且全家人都可享受由此带来的福利。如果自己是老板或自雇人士,你也可只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一种个人(家庭)的医疗保险计划。加拿大政府为了鼓励中小业主拥有额外医疗计划,为此类保险计划提供了税务优惠措施。凡是购买这种私人方案的保费的支出,都可算作企业或生意的成本,抵扣税额。

       老牛经常提醒从祖国来的留学生,抵加后一定要为自己购买一种专门为外来人士设立的应急医疗保险。一般来说,每一所大学都会有相应的保险项目,要求国际学生必须加入此计划。老牛的不少同龄朋友,从外国来加探亲,觉得加拿大的医疗费贵的吓人。其实对本地人而言,加拿大的医疗费并不算贵的,但由于外来人士没有资格享受本地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计划,也无法购买本地人用来做医疗保障辅助的私人医疗计划。因此,一旦在加期间出了意外或患了急症,那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老牛在碑诗省时就听说,有对父母到温哥华探亲,其中一人得了脑溢血,花去子女一大笔钱的医疗费,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越来越多的父母申请来加国团聚移民或探亲,他们对加拿大的医疗体系确实是一个考验。加拿大政府好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从2011年12月份宣布暂停接受父母移民申请个案,并推出一种叫做“超级签证”的父母探亲签证。这种签证一次可签十年,多次往返并每次可逗留在加国最长24个月。但是,这种签证要求申请人必须通过体检和持有一种保额10万加元以上,期限一年以上的“超级签证应急医疗保险”。老牛的一个至交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说这种保险是一种应急医疗保障计划。其中包含了卫生,保健,住院治疗和送返原籍国等内容。这对没有基本医疗保障计划的父母确实很有帮助。老牛的几个牌友,父母有从中国来的,有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来的,他们都认为有了这种保险,父母在加国期间看病住院就有了基本保障。这种保险的价格是按购买保险时被保人的年龄和保额计算的。例如,一年期十万加元($250 Deductible)的保额,55岁、65岁、75岁和85岁申请人的价格分别为$1586.66、$2145.10、$3304.71、$3731.76。专家告诉老牛,在这个保额内,这種医疗计划的保障水平相比那些只有基本医疗补贴而没有私人或团组医疗计划的本地居民的福利水平已基本持平了。子女千里迢迢把父母邀请到加拿大走走看看,当然希望他们一路平安,身体健康。老牛认为给父母上这种应急医疗保险计划,是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公司提供这种医疗保险计划,老牛要提醒各位的是,大伙务必要找大公司,要清楚了解保单内容和价格。最最关键的是,要找对有资格有经验有责任感,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专业保险顾问团队。这样才能买到最安心的服务与保障。

合作商家 Partners & Sponsors

  • 橡树岭华人
  • Sun Life - Michael Ruan 902-481-0022 ext 2241
  • 华缘传媒 - 新媒体推广